月蓝明朝历史网
首页 > 贸易与经济 > 明代科举大案南北榜争

明代科举大案南北榜争

科举考试在古代就和今天的高考一样,是选取人才的国之大事。高考若是出了问题,肯定会有一大批人受到处罚。科举也一样,甚至于在古代刑罚更为严重。斩头、族诛、罢官等,都曾经在科举案件中出现。 一般说到科举大案,大家想到的一定是科举舞弊案。但实际上科举大案,并不单单指舞弊案。砸明朝初年,就有一个科举大案南北榜争,又叫南北榜案、春夏榜案等。 当时这件案子是以科举舞弊而定性的,但实际上这场科举考试,并不存在舞弊的情况。它其实是一场南北士子争风和上层统治者扩大统治基础,笼络人心的事件。 这场科举考试于洪武三十年开考,彼时朝廷经历了蓝玉案,许多官员牵连其内。作为这场大的动荡后的第一次科举考试,对于当时的政局还是有很大影响的。 科举是为了国家选取人才的考试,这场考试之后,新的血液补充进入官场,对于刚经历“蓝玉案”风波的朝廷而言,是很好的。但没想到,这次考试却成为了另一场动荡。 朱元璋对此次考试也十分重视,特地选取了在儒士间很有声望的刘三吾担任主考官。刘三吾是元朝旧臣,元末时曾担任过广西提学。进入明朝之后,许多科举制度的规章条例就是他制定的。在接受这项任务的时候,刘三吾已经是78岁的高龄。 这场考试顺利结束,考试中途并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问题。但是放榜之后,却引发了大争议。科举放榜,共录取五十一名。而这五十一名全都是南方人,北方士子无一人在榜内。 这种情况前所未见,所以当时人将此次榜单称为南榜。若是不参加科举考试的人,顶多当个的谈资。但是对于参加科举考试,特别是北方书生而言,这样的一个榜单可就并不那么好看了。一时间北方士子群情激奋,上书说刘三吾以及另一位考官白信蹈偏似南方士子。 刘三吾的确是南方人,这种说法似乎说的过去。于是朱元璋就下命彻查,将试卷呈上来重新批阅。 北方士子的试卷呈上来之后,的确文理不佳,甚至有些还有犯禁忌之语。于是又有人说,是刘三吾等人特意选取不佳的试卷呈上。 事实当然不是如此,但是事件已经闹大,北方士子的怒火需要有人来浇灭。朱元璋于是下旨处罚与此次考试有关的官员,考官刘三吾被定为蓝玉党,以老戍边。白信蹈﹑张信等被凌迟处死。剩下的人也遭到遣戍,只有戴彝﹑尹昌隆免罪。 朱元璋重新命人增加北方士子录取名额,因为当时增加录取的人全都是北方士子,于是又称谓北榜。这次事件开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,到洪熙年间这个制度完全确定。 作为统治者的朱元璋,利用此次事件,进一步打击江南地主,同时收取北方人心,也是操作犀利。而刘三吾等人公正录取,却不想飞来横祸,才真是可惜可叹,令人同情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中国各个朝代多少年 明代官员服装上...
衣冠禽兽这个词语在现代是一个贬义词。比喻品德败坏,行为如禽兽的人。可是你知道吗?衣冠禽兽最早可是一个褒义词,代指那些当官的人。因为按照明代服制的规定,当时...
明朝重要事件发生顺序 时隔200年万...
万历即位后,平反了一桩明王朝历史上最大的集体冤案,下诏为“靖难”中为建文帝尽忠而惨死的诸臣建庙祭祀,如徐达的长子徐辉祖、被诛杀十族的方孝孺以及卓敬、卢迥等...
中国十大最差 方孝孺为何被诛...
天子一怒,伏尸百万,流血漂橹。也就是说当天子发怒之时,会死人无数,流的血都可以用来乘舟划橹。这话虽然夸张,但却生动形象的表明了古代封建王权社会,帝王至高无...
明朝第十七个  是谁 故宫历史上的壬...
嘉靖帝 明朝嘉靖皇帝朱厚熜是一个刚愎自用,专横独断的皇帝,他控御天下四十多年,在宫门外打压大臣,在宫苑内迷信丹药方术,对待后妃和宫人也很刻薄暴虐。 他...

强力推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