盛祥顺明朝历史网
首页 > 军事与战争 > 知病亦知音 至今绵绵不绝(图)

知病亦知音 至今绵绵不绝(图)

董寿平董寿平 黄胄 黎雄才 范曾 甲子(1984年)作 知音图

    魏良辅在改革昆山腔时,来往于鹿城(昆山)、娄东(太仓)之间,他的也大多是苏南一带人氏。耐人寻味的是,魏良辅的中,周似虞、赵瞻云等人既擅曲,又能医,知名度很高。这是什么缘故呢?

    周似虞是常熟人,医名闻于吴中。他向魏良辅学曲,“曲尽其妙”。钱谦益在《似虞周翁八十序》中说他“既以医游贤士大夫,又时时游少年场,与游人酒人,轻衣骏马,美酒食,列歌从,如承平王孙”,“每中秋夜坐生公石,歌伎负墙,人声箫管,喧嗽不可辨。翁一发声,林木飘沓,广场寂寂无一人”。

    周似虞每年要去虎丘山唱曲,钱谦益写诗称赞“此翁少好游,游兴老不衰”。他坐在千人石上,尽管四处人声箫管,十分喧闹,然而只要他一开腔,人们便能猜出这是谁在歌唱,偌大的广场上顿时寂静无声。一直到八十余岁,他仍然兴致勃勃地参加虎丘中秋曲会,风采不减当年。可见,周似虞实在是一个唱曲高手。

    魏良辅另一位赵瞻云,也可与之媲美。他自幼父母双亡,三次娶妻,又三次丧偶。性孤独,好吟诵。后来他和魏良辅的得力助手张野塘,万历年间都被招为文渊阁大学士、首辅王锡爵(太仓人)的门客。王锡爵自万历二十二年请辞回到太仓后,以拍曲为娱。王氏家班(吉芳班)是明清时期江南最重要的家班之一,历时两朝四代,八十余年,一直到清代康熙年间仍然在演出。赵瞻云技艺高超,每至“酒酣耳热,曼为长讴,四座辟易,即群少年竹肉满堂,噤无敢发声者。”(陈继儒《赵瞻云传》)在众多的丝竹歌喉中,他技压群雄。王瑞国《赠曲师苏坤生序》也说:“赵瞻云,良辅,太仓王文肃公之客,吾先君子之老友也。先君子亦精于此事,每叹瞻云亡后,《广陵散》不可复闻。”

    魏良辅在潜心研究昆山腔之前,是一个悬壶济世的医生,整天把脉开药。假如以拍曲为业,他是很难养家活口的。我们可以这样想象,当时周似虞、赵瞻云等人正是由于先与魏良辅切磋医道,志趣相投,有了很多的共同语言,才渐渐向他学习拍曲,并成为他的入室的。换言之,正是由于他们都既擅曲又能医,有共同的学养、志趣和艺术见解,才常常聚集在一起。

    事实上,明清医士蓄乐者不乏其人。如明吴履震撰《五茸志逸》记载:上海名医秦昌遇是文学家秦裕

伯的裔孙,喜作诗,常和文坛大家来往唱和,著有《澹香堂诗文集》。“家有台池花榭、歌姬舞女”。

或许是从魏良辅和他的开始,昆曲家中有不少人是从医的,或出生于医生家庭。清代曲家、《乐府传声》作者徐大椿,既写出了昆曲史上重要的声乐理论著作,又是一代名医。清中叶著名度曲家叶堂,从祖父到父亲都是名医,本人也不例外。《松江府志》记载,明代名医秦景明到方知府家中替知府看病,有两名优伶随行。秦景明不是忙着望、问、闻、切,而是先让优伶演唱了两支曲子,方知府听了以后,心情大有转变,病容也减少了几分。秦景明随即开了处方,很快医好了方知府的病。

名曲家兼行医,或名医兼昆曲知音,成为传统,直到今天仍绵绵不绝。

标签:

猜你喜欢

明朝评价最高的 朱姓皇族改姓东...
明太祖朱元璋 明朝 末年,朱姓皇族改姓“东”逃到山东海阳,后闯关东来到庄河定居 庄河青堆镇孔家村六吉屯位于该镇西侧约5华里的地方,那是一个普通的小村庄,...
中国历史上最完美的一个 朱元璋杀戮功臣...
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,功臣几乎被他杀绝,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,其原因何在? 伴君如伴虎,这话真不假。在中国封建社会中,历朝如此,明代尤甚。猜忌刻...
明朝大事年表 朱元璋教子治家...
朱元璋[注: 大明太祖高皇帝(1328年10月21日-1398年6月24日)为大明朝的开国皇帝,姓朱,讳元璋,汉族。是继汉高祖刘邦以来第二位平民出身的君主...
明朝灭亡最后的几天讲说 朱元璋为啥不杀...
朱元璋当了皇帝便大杀功臣,功臣几乎被他杀绝,惟独有个信国公汤和活了下来,其原因何在? 伴君如伴虎,这话真不假。在中国封建社会 中,历朝如此,明代尤甚。猜忌...

强力推荐